98.01.04張學良故居及三毛的家(第一次遊玩):
返家時,走訪了新竹縣五峰鄉的沿途景色,一路上看到原住民的部落,各有各的特色,只是蜿蜒的山路,讓人有點吃不消.終於來到張學良故居及三毛的家,徹底了解張少帥及三毛的一生後,大夥ㄦ才踏上回家的路途.
開車資訊:
◆中山高從新竹交流道下,接122縣道往五峰,於48公里處依指標可到達。
◆國道三號從芎林交流道下,接120縣道往竹東方向前行幾公里後右轉上竹林大橋,在竹林大橋上的十字路口左轉接北興路直走到底(竹東榮民醫院)右轉,再往前走在第二個路口左轉經東泰高中後接122縣道即可往五峰方向抵達清泉部落風景區。
附註:往五峰方向沿路都有相關系列活動布條可供行車參考,經桃山隧道後不久即可抵達。沿途風景優美,路況良好,唯車道較為狹窄,彎道會車需多加注意!建議全程開啟車輛頭燈較為安全。
到此處時,記得走左邊方向即可到達.(右邊可達雪霸國家公園)
張學良將軍為中國近代史的傳奇人物,更是西安事變的主角,在72年前,也就是西元1936年12月12日,當時任職西北剿匪副總司令的張學良;當時與楊處城一同挾持蔣中正,要求「聯共抗日」,而後也間接造成國民政府退守來台等歷史。張學良自1946年被國民黨從中國送來台灣,被幽禁在五峰鄉的清泉溫泉部落,直至1959年。長達13年的時間,張學良與夫人趙一荻一起被幽禁在新竹縣五峰鄉井上溫泉(即今之清泉溫泉)。在幽禁期間,他出入的清泉吊橋兩頭和桃山隧道的入口都有憲兵,並在現在的派出所附近設立憲兵隊廳舍,每次他出門散步身邊就是跟著許多憲兵,可說是對他的管制相當嚴格。
張學良的故事:
張學良發動西安事變,成為扭轉近代中國史的人物,不過在他身邊還有一個人陪他經歷一切,這個人就是她的妻子趙四,趙四本名叫做趙一荻,十幾歲就對張學良一見鍾情,甚至不惜私奔,一路伴隨著張學良歷經巔峰與低潮,事實上張學良的元配並非趙四,兩個人的戀情幾經波折。
時間拉回到二十年代,年輕的張學良風流倜儻,趙四貌美如花,兩個人的第一次接觸在天津,趙四父親工作的奉天(瀋陽)鐵路局,張學良天津故居解說員曾表示,“第二次直奉大戰結束以後,奉天鐵路局就把這裡當成辦公室,(趙四)從此就和少帥產生不解之緣,少帥在這附近騎馬走累的時候,在這裡歇歇腳。”
兩個人一見鍾情,但是張學良當時已有妻子,趙四的父親極力反對,為了張學良趙四私奔了,沒想到去了瀋陽,反對的還有張學良的元配于鳳至,張學良瀋陽故居解說員說,“對於張學良來講阻力也非常大,因為于鳳至也不同意接納趙四,所以趙四就是以秘書身份跟隨在張學良身邊。”
秘書的身份維持了30幾年,趙四對張學良不離不棄,在九一八事件張學良丟掉東三省的時候,趙四甚至被冠上紅顏禍水的罵名,一直到了1964年于鳳至答應跟張學良離婚,有情人終成眷屬,當時張學良64歲趙四51歲。
趙四本名叫做趙一荻,1914年出生在浙東蘭溪,因為在家中排行老四,所以被稱為趙四小姐,叫久了就變成了趙四,國民黨到台灣之後,張學良跟趙四住過新竹也住過陽明山,1991年移居美國夏威夷,解除軟禁過了一段自由的快樂時光,但是2000年趙四病逝,近百歲的張學良痛不欲生,來年也撒手人寰,張學良去世前曾說他欠趙四太多,這句話或許意味著他希望來世能夠再還。
目前館內陳列許多與張學良有關的史料,除以大事記敘述他的一生外,也透過地圖、影像資料等,呈現他一生顛沛流離的經過與際遇,及從1946年到1959年間少帥是如何在清泉度過他的山居歲月,而他離開清泉後轉被軟禁至高雄西子灣、台北北投等地的經過,也有相關照片陳列。館內還模擬張學良昔時書房景觀,並擺放有他讀書沉思的塑像,反映他當年在幽禁歲月中研讀《明史》等著作的情形。
迴廊上張學良看書休息的角落.這是張學良與趙四最愛的角落.
故總統蔣介石利用當地隔絕荒僻的環境,將主導西安事變的東北少帥張學良幽禁在此,度過13年歲月。
張學良故居以檜木打造,占地約50坪,內部陳設老照片和日記、手稿等。
這幢經參考張學良後人提供的照片所蓋出的日式黑瓦建築,雖因新建之故少了些古樸氣息,但洋溢和風典雅風情。
清泉溫泉開發甚早,日治時代,日本人稱為「井上溫泉」,是日本貴族的最愛。而優美的吊橋風光也是清泉勝景之一,3座吊橋橫跨銜接,於日治時期就已興建完成,長度都超過100公尺,是五峰鄉境內現存最古老也最完好的吊橋。從吊橋上俯瞰清澈溪水,或是遠望群山蓊鬱,讓人心曠神怡,留連忘返。
桃山國小旁的雕像.
桃山國小內的原住民住屋縮小版.
頗具原住民特色的桃山國小.
看看站在巨型導覽圖的小帥哥顯得很渺小.
新竹縣政府現已將原「溫泉頭」出水口旁整建成涼亭泡腳池.(此處水溫溫度過高.不適宜在此處泡腳.要到旁邊去喔!)
張學良故居舊址原接近清泉部落1號吊橋旁,但當年被沖垮後幾乎未留下任何遺跡,僅餘部分房屋基礎,目前遺址處改建為小公園.
根據五峰當地耆老說,張學良在軟禁期間,他出入的清泉吊橋兩頭和桃山隧道的入口都有憲兵,形成三道監護網,每次他出門散步身邊就是跟著二十幾名憲兵,管制相當嚴格。但張學良有時會率性地脫光衣服,和當地小孩一起跳入溪裡玩。
陳列三毛相關文物
國內知名女作家三毛曾經居住的場所,位於桃山村落號吊橋上方五十公尺處,她向彭姓原住民租住,做為尋找靈感的所在,因而成為地方一景。
已故女作家三毛當年在此租屋度過3年時光的紅磚屋。三毛於1983~1986年寄居於此,並協助清泉天主堂的丁松青神父翻譯《清泉故事》等著作。
已故女作家三毛當年在此租屋度過3年時光的紅磚屋。三毛於1983~1986年寄居於此,並協助清泉天主堂的丁松青神父翻譯《清泉故事》等著作。
三毛,本名陳懋平,後改陳平,洋名Echo(艾珂),筆名三毛,浙江定海人,民國32年(西元1943年)3月26日生。(據傳三毛因為陳懋平的懋自難寫,所以自己改成"陳平")
位於清泉風景特定區內,共有三條吊橋,命名為,「一號」、「二號」及「三號」吊橋,橫跨在上坪溪上游,日據時代就興建,完全採騰空式架設,長度都超過一百公尺,是鄉境內現存最古老及最完妤的吊橋,實施週休後,對地方發展觀光助益頗大。
時間關係,所以未到上方的教會去參觀.
又冷又暈車的窘態.
五峰鄉因境內有五指山屹立雲霄,遠眺形如五指而名。不過原住民族人對地名的由來,流傳一個有趣的「十八兒」典故。據說從前有一對原住民夫婦,在地方頗富盛名,他們一連生了九對雙胞胎,一共十八個兒子,因此取名為「十八兒」社,當時這個部落是最繁榮的據點,全鄉以此為中心,這是五峰鄉的老地名,後來因為在五指山後而改名五峰。不過也有人說這是以訛傳訛的說法.
另一說法:十八兒社隸屬大隘村,原本是賽夏族的部落,賽夏語稱為「Kirapa(基喇罷)」,意思據說是「梧桐樹很多的地方」。幾百年以前,泰雅族澤敖利亞族從中部北上,他們翻越上游山區而下,起先兩族爭戰不休,後來雙方言和,兩族水乳交融地住在一起。泰雅族把大隘村這處兩族混居的部落叫做「sepazei(發音類似:史把濟)」,後來的客家人、漢人則把它發音為「十八兒」。
十八兒部落網
http://www.indigenous.com.tw/n05.asp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留下您的足跡,給我一點小意見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