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0.12.04鰲鼓溼地--候鳥渡冬之二
照片雖拍得不怎麼樣!
但總是難忘回憶的紀錄,
記錄著大家頭一回看到這麼多候鳥……
琵嘴鴨群。
以下資料參考自《台灣野鳥圖鑑》
[形態特徵]
嘴大而扁平,呈匙狀。腳橙紅色。
雄鳥繁殖羽:嘴黑色,頭至上頸部暗綠色而有光澤,眼黃色。下胸至腹部為醒目的栗褐色。下腹白色,尾下覆羽黑色。飛行時,覆羽淡灰藍色,初級飛羽暗褐色;翼鏡暗綠色,上緣白色;翼下覆羽白色。
雌鳥:嘴暗褐色,周邊橙色。全身褐色,羽緣淡褐色,過眼線黑褐色。
雄鳥非繁殖羽:大致上似雌鳥,腹部及尾下覆羽為橙色;背部顏色較黑。
倒立覓食中的琵嘴鴨群。
琵嘴鴨群:
以下資料參考自《台灣野鳥圖鑑》
[生態習性]
冬候鳥,繁殖於歐洲、西伯利亞、蒙古、中國東北、新疆西部及北美洲西部;
越冬時遷於英國、愛爾蘭、歐洲南部、長江中、下游以南至東南沿岸、亞洲南部、菲律賓、日本、非洲北部和東部、北美洲南部至墨西哥、夏威夷以及密克羅尼亞。
度冬期間在臺灣,數量次於小水鴨;通常兩群會混在一起。
白天在海邊、河口、濕地草原、沼澤等處休息。
夜間則在濕地、沙灘或泥灘覓食。用鏟形嘴篩食,主要食物為水生動植物。
琵嘴鴨群:
以下資料參考自《台灣野鳥圖鑑》
[棲地環境]
出現於河口、沙洲、沼澤、湖泊地帶。
這些翹著「尾椎」見人的琵嘴鴨超級卡哇伊!
紅嘴鷗。
喜愛互相追逐覓食的紅嘴鷗。
高腳鴴看起來就像是長腿的紳士,腿的長度就占身高的七成,
細細長長的腿怎麼感覺都像碰一下會骨折那種。
警戒範圍:40m
拍攝難度:☆☆☆
粉紅色細長的腳,故又有人稱為紅腳娘子。
高腳鴴:
以下資料引用自《台灣野鳥圖鑑》、《台灣鳥類全圖鑑》
[型態特徵]
長喙、長腳、長頸為長腳鷸科(反嘴鴴科)之特徵。嘴細長筆直,腳長、淡紅色。
ㄧ、雄鳥:
(ㄧ)夏羽:頭上至後頸黑色,背部暗綠色並帶有光澤,後頸與背之間為白色。額及腹面白色。
(二)冬羽:頭上至後頸變為黑褐色。
二、雌鳥:
(ㄧ)夏羽:大致似雄鳥,但頭上至後頸為白色。
(二)冬羽:背部略帶灰色。
三、幼鳥:背面灰褐色,腹面白色,腳色較成鳥淡。
高腳鴴:
以下資料引用自《台灣野鳥圖鑑》、《台灣鳥類全圖鑑》
[生態習性]
白天經常於水中站立休息,覓食時間主要在清晨、黃昏或退潮時段。行走時步行優雅穩健,覓食時以嘴於水中左右擺動,並前進捕時獵物。警戒時頭部會上下擺動。
繁殖期為3~7月。
[棲地環境]
不普遍分布之過境鳥,在台灣有繁殖紀錄。生活於近海的鹽田、漁塭、沼澤、河口。台灣南部近海的鹽田數量最多。
遠從非洲來的「埃及聖鷺」。 Sacred Ibis 埃及聖鹮(音同“懸“)又名埃及朱鷺、埃及聖鷺、聖鹮。 埃及聖鷺之所以有機會在台灣地區大群出現, 據說是進口豢養後,從六福村野生動物園逃脫的四隻聖鹮的後代, 野生動物園中逃逸出來的緣故。
目前保守估計約有200多隻埃及聖鹮在台灣西部生活。
牠們通常出現於草澤、濕地、水田或海岸等環境,
以蛙類、蝦蟹、昆蟲等小型動物為食。
埃及聖鷺別名「神聖朱鷺」或「聖鹮」,
原本分布於東非、衣索匹亞等地區,在當地是普遍的留鳥。
牠們和黑頭白鹮體色大致相同,
也是黑頭、白身、黑腳、長而彎曲的黑嘴;
最大的差別在於黑色飛羽使埃及聖鷺停棲時尾部為黑色,
且頸部裸露的黑色部份較黑頭白鹮 為多。
高達2000倍的觀星望遠鏡。
黑面琵鷺站立的平均高度約在80公分間,嘴長,先端扁平如湯匙狀,顏臉和雙腳皆黑。
夏羽全身多白,胸部及後頭飾羽則呈黃色;
冬天時全身皆白,飾羽會變短,故有「黑面舞者」之雅稱。
中間體型較大的可能是夜鷺:
以下資料參考自《台灣野鳥圖鑑》
[形態特徵]
體長約57cm,頭上和背部有黑藍色帶有光澤,後頭有2至3根白色長飾羽。翼、腰至尾羽鼠灰色。虹膜黃色或紅色,腹面污白色。
幼鳥:體長與成鳥相當,背面灰褐色,雜以不長的棕色縱斑,翅上有星星點點分佈的白色斑點為羽梢的白色端斑所形成的;腹部近白色密布褐色細縱紋,喙黑色腳黃綠色。
[生態習性]
夜鷺是台灣普遍的留鳥(或過境鳥),也廣泛分布於歐、亞、非三大洲 。夜行性。單隻或小群活動。除了繁殖期以外,白天大抵休憩於密林裡或白鷺鷥穴,夜間飛往水田、河邊、溪畔或養魚池等地捕食魚類、貝類、青蛙或昆蟲等。佇立時不會發聲,通常只有在飛行中才會發出「嘎…嘎」般,粗啞且低沈的叫聲。飛行時緩緩鼓翼,以滑翔的方式降落。在地上活動時,屈曲成為S型的頸部,粗而短,若發現食物則快速伸出啄食。
夜鷺行集體繁殖,繁殖期大約是4~6月。部分夜鷺於繁殖期時虹膜及腳部會略帶紅色,根據推測可能和食物有關係,原理與紅鶴吃食蝦類而造成身體變紅相同(陳雅惠編著,2005,台灣大百科全書)。在樹上營巢,常結成數百隻鳥的大群霸佔一片樹林營巢,其間經常會有小白鷺、牛背鷺等混群,夜鷺營巢密度極大,甚至一棵樹乃至一個枝椏上就聚集了三四個巢,巢的外框由樹枝搭建成盤形,內部墊以細草襯墊。每巢產卵3-8枚由雙親共同撫育,每年6月-7月間可見幼鳥隨親鳥離巢活動。
[棲地環境]
夜鷺顧名思義是晝伏夜出的夜行性水鳥。除了繁殖期以外,白天大抵休憩於密林裡或白鷺鷥穴,待黃昏白鷺鷥成群回巢時,牠們便離開飛往水田、河邊、溪畔或養魚池棲息地,覓食至破曉。
黑面琵鷺是白天休息,晚間覓食,因此,若透過望遠鏡觀察,白天所看到的黑面琵鷺,
幾乎都是一動也不動的群聚在一起,
到了下午4、5點開始,牠們會開始玩耍、洗澡,
或是互相整理羽毛,然後開始活動,幸運的話可以看到黑面琵鷺振趐飛翔的英姿。
聽說台南鳥類三寶是:高腳鴴、黑面琵鷺、反嘴鴴。
我們在嘉義瞧見台南的其中二寶喔!
規劃整齊的自行車道。
造型可愛的地標。
簡單的晚餐—糊到讓人吞不下的麻醬麵。
簡單的晚餐—隨便點的小吃。
相關足跡紀錄:
100.02.11黑面琵鷺保育管理研究中心
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sporting-softball/article?mid=10735&prev=12568&next=231&l=f&fid=246
100.12.04鰲鼓溼地--候鳥渡冬之ㄧ
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sporting-softball/article?mid=19843&prev=-1&next=19841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留下您的足跡,給我一點小意見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