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8.10.17台北市第一高峰--七星山
編號2號 海拔 1120m 一等三角點基石
七星山是台灣最北的名山,在台北盆地北方的陽明山國家公園內,是草山群峰的第一高峰,遠望有七個小山頭而得名,是台灣熱門的郊山登山路線。交通便利、停車場眾多,今天天氣良好,看到許多民眾呼朋引伴,一起上山逍遙遊,共享登北市第一高山的滋味。(還有坐遊覽車的)



陽明山國家公園此地範圍隨處可聞到硫磺味。




潺潺小溪中的石塊已變色。

獨特的造型--燈泡戴斗笠。


可別小看溫度喔!


壯觀吧!


小油坑的噴氣孔平台

導覽圖

七星山因地理偏北,由台灣北部海面往南飄的低雲層,在飄到七星山時,會被七星山擋住,所以七星山常年隨時都被雲霧罩住。

傳說:
在凱達格蘭族人的傳說中,祖先是數千年前從西太平洋的「山那賽小島」搭乘舟船漂流,在三貂灣雙溪河口處登陸,並且創建了三貂社,並陸續播遷蘭陽平原,基隆和平島、北海岸,台北盆地及桃園南崁溪一帶,成為北台灣平埔依水漁撈生活最早的族群。
位於七星東峰與南峰之間的箭竹林內之一處秘境,附近有一堆堆石塊,傳說的平埔族凱達格蘭陵寢,從此往南看有一座酷似金字塔的尖山峰,高約20公尺前 面半圓形地就是祭壇,附近還有神仙位、曹家祖墳、三角石塚及不明石堆等成為平埔族凱達格蘭的露天博物館,因無明顯的小徑也不立指路標,惟有嚮導帶進去才不會迷路,裡面有很多採筍人,踩的不大明顯的路跡,容易在箭竹林內走不出。

小油坑噴氣孔

另一傳說:
沿淡水河入墾台北的先民們,發現頭上頂著七顆小峰的最高山峰,彷如天神放置在峰頂的七顆星,於是,這七座小峰就變成了七星山名稱的由來,剛好它又位於台灣的北部及台北的北方,有如北斗七星般,白天的七星就順理成章的成為在這塊土地上生活人們的地標了。據說,清朝時台北建城,北門和西門兩城門間的城牆線是對準七星山頂而建的。


奇特地形










早上近五點出發,來到此處八點不到,所以目前較少人。

大屯山系


步道登山口位於「陽明山國家公園」遊客服務中心左側。

心靜--可以看到大自然最美的一面。

七星山有三個登山口:陽明山遊客中心旁的苗圃登山口,小油坑遊客中心旁的登山口,冷水坑遊客中心旁的登山口。我們選擇從"小油坑遊客中心旁的登山口"登山。

小油坑箭竹林步道(約500公尺長)觀賞箭竹林

小美女居然還帶她心愛的熊寶寶上山。

沿途的石階較狹窄陡峭,由此攀登到七星山主峰約40至60分鐘


山的東南側與西北側有斷層切過,所以有溫泉、噴氣孔等。

什麼!才走200公尺?

微笑登山禮貌:互道[早、早安或你好]




沿途芒草花隨風搖曳,似在夾道歡迎。



洪荒時代生命再現。

七星山約在70萬年前開始噴發,主峰海拔1,120公尺,頂部原有一噴火口,但在火山噴發結束後被侵蝕成七個小山頭。

距離山下停車場已很遠了。


沿途無啥林蔭遮蔽,若選擇夏季來登山,可要做好防曬作用。





本區並擁有多處健行步道,山雖高卻不難登頂。

硫磺的足跡
]
此路段非常貼近噴氣孔原始風貌。


由於噴出的熔岩和碎屑岩層層堆疊,而形成錐形的山體。七星山陡峭的獨立山頭,是錐形火山最明顯的特徵。


走800公尺了。




觀景平台


包籜矢竹(箭竹)--竹雞喜歡躲在裡面喔!


似乎發現竹雞的蹤跡。


拓牌之ㄧ(台中大坑步道也有拓牌)


芒花排排倒




山頂設有瞭望台供遊客遠眺,是陽明山國家公園境內最好的眺望點之一,登頂後可以鳥瞰台北市全景與四周山峰。

七星山主峰,海拔1120公尺,位於台北市北投區的陽明山,山頂有一等三角點基石及一等衛星控制點,這是台北市的第一高峰,是北台灣的一個火山口。

除了合照外,大家都要來張獨照留念。





一等衛星控制點




一等三角點

好恐怖?好可愛?

因為時間關係(我們還要前往宜蘭),所以東峰及夢幻湖只好留待下次了。

台北市第一高峰好壯觀。

大家都在平台上休息。

"足印草山"拓牌的解說。


終於從"零"走到"1.6"終點了。



回程較順暢了。

陡峭的路還是要小心。

說真格的,從照片上看實在看不出近75度傾斜的路。


海拔1000留個念。

爹地!擺個超人來看看吧!

爹地:是這樣嗎? (不對!不對!腳要胯弓步。)

嗯!這樣才標準!~

甜蜜祖孫情,不知正在交談啥!

好姐妹一路哼哼唱唱好不快樂!

發現小遊客

遊客中心(裡頭有紀念戳章可蓋)

下山後看到許多登山客正從"金包里大路"(魚路古道)走出,好生羨慕!
七星山上有金字塔:
http://news.epochtimes.com.tw/016/1476.htm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留下您的足跡,給我一點小意見吧!